政府信息公开

资中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发布时间:2023-04-25   信息来源: 资中县统计局    【字体:

四川省资中县

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

资中县统计局

二〇二三年三月

资中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

统计公报

20233月)

2022年,资中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迎难而上、克难前行,采取超常超强举措,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,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,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,全县经济实现V反转。

一、综合

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(GDP312.97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1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92.74亿元,增长4.6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87.39亿元,下降0.4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-6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32.84亿元,增长1.4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.8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29.6:27.9:42.5

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95.41亿元,与上年持平,GDP比重为62.4%,比上年下降1.1个百分点。

二、农业

2022年农业增加值94.09亿元,增长4.6%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42亿元,比上年增长4.5 %。其中,农业产值88.74亿元,增长4.8%;林业产值7.17亿元,增长5.8%;牧业产值36.47亿元,增长3.7%;渔业产值7.37亿元,增长4.3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.25亿元,增长5.7%

1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

   

计量单位

4季度累计

累计±%

1.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

亿元

142.00

4.5

  #农业产值

亿元

88.74

4.8

   林业产值

亿元

7.17

5.8

   畜牧业产值

亿元

36.47

3.7

   渔业产值

亿元

7.37

4.3

  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

亿元

2.25

5.7

2.生猪存栏

454973

-3.7

3.出栏肉猪

759346

4.2

4.出栏肉牛

10192

2.7

5.出栏肉羊

195845

1.6

6.出栏家禽

8759308

0.5

7.禽蛋产量

16605

2.1

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4.38万亩,总产量55.55万吨,下降3.2%。其中,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.62万亩,产量2.44万吨;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2.77万亩,产量53.12万吨,比上年下降1.91万吨,下降3.5%。其中,稻谷产量14.77万吨,下降0.3%;小麦产量0.07万吨,同比增长110.62%;玉米产量22.97万吨,增产 0.19万吨,增长0.8%

全年油菜籽产量3.87万吨,增长3.1%。中药材产量628吨,增长4.7%;茶叶产量150吨,增长0%

全年生猪出栏75.93万头,比上年增长4.2%;肉牛出栏 1.02万头,增长2.7%;肉羊出栏19.58万只,增长1.6%;家禽出栏875.93万只,增长0.5%;禽蛋产量1.66万吨,增长2.1%。  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.41亿元,比上年下降2.9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4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19.02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.08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营业利润11.02亿元,同比下降2.9%;利润总额11.06亿元,同比下降4.8%

2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情况

产品名称

计量单位

本月完成

1-12月累计

累计±%

原煤

114421.75

1145215.21

74.6

发酵酒精

千升

34058.00

408801.60

9.2

发电量

万千瓦

2274.91

26416.32

-1.9

其中:火电

万千瓦

1695.97

16225.28

-6.8

饮料

7696.51

232571.31

17.5

商品混凝土

立方米

47451.10

405062.00

-32.0

鲜、冷藏肉

1021.00

11613.00

49.9

水泥

618410.41

5638995.19

-11.2

石灰石

716223.64

7774146.72

10.7

2022年建筑业增加值23.98亿元,比上年增长6.6%。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42.33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9%;实现利润总额8818万元,比上年下降12.4%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.2%。其中,项目投资增长32.8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.3%。从产业来看,一产业投资增长31.6%,二产业投资增长59.9%,三产业投资增长2.7%

3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

   

计量单位

1-12月同比增速

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

%

16.2

    其中:第一产业

%

31.6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第二产业

%

59.9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第三产业

%

2.7

    其中:项目投资

%

32.8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房地产开发投资

%

-5.3

其中:工业性投资

%

60.8

其中:民间投资

%

9.1

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00.2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3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51.04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30.5%商品房销售额21.78亿元,同比下降35.1%

五、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

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.11亿元,同比下降2.6%。按经营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0.43亿元,同比下降2.7%;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3.68亿元,同比下降2.5%。按消费形态分,批发业43亿元,同比增长1.1%;零售业43亿元,同比下降3.5%;住宿业1.35亿元,下降7%;餐饮业16.3亿元,下降8.9%。全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5.76亿元,同比增长7.1%

4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

   

计量单位

本月完成

1-12月累计

累计±%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

万元

135610.4

1041099.1

-2.6

其中: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

万元

6259.7

57565.4

7.1

其中:批发

万元

56573.3

434679.9

1.1

      零售

万元

59680

429977.4

-3.5

      住宿

万元

1482.9

13514.5

-7

      餐饮

万元

17874.2

162927.3

-8.9

其中: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

万元

43418.9

504311.6

-2.7

      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

万元

92191.5

536787.5

-2.5



202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11.39万美元,增长60.0%2022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1.49亿元,新签约26个项目,总金额79.92亿元。

六、交通和旅游

2022年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14133万人公里,同比下降42%;公路货运周转量23100万吨公里,同比增长6.0%。境内公路总里程9427公里,等级公路(含高级、一、二、三和四级公路)3567.232公里,高速公路53公里。全县301个行政村全部通客车,更新及新增客运车辆9辆,客运车辆数量为458辆。

2022年,鱼溪镇红莲村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。积极推动天府旅游名牌创建,完成罗泉镇申报天府旅游名镇、孟塘镇申创天府旅游名村、资中木偶摆件天府旅游名品申创、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申创等工作。资中中型杖头木偶研学实践基地、资中县文庙武庙研学实践基地成功申创2022年度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。全县全年接待游客931.51万人次,同比增长2.3%;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8.0亿元,同比增长2.0%

七、财政和金融

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.01亿元。其中,税收收入5.04亿元,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45.8%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1.25亿元。

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3.96亿元,增长12.3%;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0.87亿元,增长9.4%

八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2022年末,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5所(公办学校158所,民办学校107所)。其中,幼儿园143所,小学67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33所,初级中学6所,完全中学10所,高级中学1所,中职学校3所,特殊教育实验学校1所,教师进修学校1所。

全县共有学生117227人(公办学校104368人,民办学校12859人)。其中,幼儿园学生19785人,小学生45976人,初中学生28802人,普高学生17158人,中职学生5275人,特校学生231人。

全县在职专任教师7802人(公办学校7081人,民办学校721人)。其中,幼儿园专任教师1067人,小学专任教师2868人,初中专任教师2133人,高中专任教师1362人,中职专任教师298人,特教专任教师43人,进修校专任教师31人。

2022年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,新认定内江市高新技术企业5户。引进6户小微企业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,实施各类重点科技项目26项,县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计划支持县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项。2022年全县专利授权163件,发明专利授权10件,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4件,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9件。截止2022年末,有效发明专利累计53件。

九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2022年末,全县共有文化艺术馆(站)34个,其中文化馆1个,文化站33个。公共图书馆1个,藏书230.639千册。年末广播、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.22%99.89%,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(含网络电视用户)达到96%

2022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062个,其中县级医院4个,卫生单位3个,卫生院22个,民营医院8个,诊所178个,村卫生室847个。卫生机构床位4764张。全县医疗卫生人员4800人,其中,执业及助理医师2078人,注册护士2632人。

5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全县卫生机构及医疗卫生人员情况  

指标

单位

2022  

2021

同比(%

1.卫生机构  

1062

1069

-0.611个卫生院合并)

  其中:医院、卫生院

34

45

-24.411个卫生院合并)

2.医疗卫生人员

4800

4677

2.6

  其中执业及助理医师

2078

2046

1.5

  注册护士

2632

2572

2.3

3.卫生机构病床数

4764

4764

 0

2022年,新安装及更换7条健身路径,完成资中县体育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AED配置工作。1200余人次参加第三十七届资中之春系列体育活动。参加我要上全运四川省健身气功视频大赛,获优胜奖4个,优秀奖15个。代表内江市参加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(剑)视频比赛,荣获2个集体类项目前三名和2个优胜奖。参加内江市老年人篮球联谊赛,荣获第四名。49名选手参加第三十七届资中之春”“蜀道逸景杯台球公开赛,20支队伍160余人参加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网络比赛(资中分场),31支队伍400余人参加船城杯男子篮球赛,200余人参加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达标赛(资中分站赛),142人参加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暨第九套广播体操项目培训。

十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

2022,在新南街、东大道南一巷、南二巷、南三巷、桂花路等五条道路进行沥青路面铺设11393平方米,人行道提升改造13442平方米,新建公交站台3个,新安装路灯100盏。建成区增加绿地面积约16.58公顷,绿化率增加0.62%。加强建制镇排水管网建设,实施高楼、鱼溪等镇污水管网建设约7公里,有效提升了污水收集率;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,实施了沱江两岸截污干管建设,其中新建沱江北岸截污干管2.3公里,新建沱江南岸截污干管3.2公里,县城区污水收集处率稳步提升。加强城区市政管网建设,实施苌弘大道北延线市政管网建设7公里,其中,雨水管网1.4公里,污水管网1.4公里。实施国际商贸城配建道路管网建设,其中雨水管网0.9公里,污水管网0.9公里,对城区市政管网进行了有效的雨污分流。

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(应测天数365天),达标天数331天,达标率为90.7%,同比下降4.1%。重污染天气与去年同期持平。其中,空气质量优125天,良206天,轻度污染34天,中度污染0天。县城区可吸入颗粒物(PM10)、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分别为47.4微克/立方米和29微克/立方米,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

十一、人口和就业

2022年末,全县户籍总人口119.47万人,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5.31万人,乡村户籍人口94.16万人。

2022年,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098人,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3078人,就业援助对象就业人数71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.66%,劳务品牌培训617人。新增返乡创业人数364人,创办企业85户,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2209人。全县转移输出人数41.18万人。

十二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333元,增长4.6%,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4861元,增长7.0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9元,增长6.3%,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93元,增长4.5%

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2600人,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515人,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02438人,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315人,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712人。

2022年末,全县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7个,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776张,社区服务设施57个。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6638人和27780人,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减少1041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减少547人。



注:

1.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。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
2.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
3.公报中农业、渔业、交通运输、金融、旅游、对外贸易、财政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、就业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各相关部门。
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