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附件:
【打印文本】【关闭】

收藏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链接
(1)“覆盖式”管理,让在职党员沉下身。全面深化社区“大党委”制,成立社区“大党委”2个,健全“双报到”“双考双评”机制,组织辖区单位、“双报到”单位、两新组织和机关支部下沉社区一线,实现“社区统筹、资源下沉、优势互补、统一调度”的良好局面。召开“大党委”工作联席会议,以精准服务为具体抓手,准确设定需求、资源、项目“三张清单”,党员“认岗认亲认事”,报到单位“共驻共建共享”,开展志愿活动5次。
(2)“精准式”结对,让流动党员不流失。摸清底数,动态更新管理台账,确保做到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、流动原因、流出时间、就业单位、居住地址、联系方式“六清楚”。建立“三包一”结对联助机制,由镇领导包联、驻村干部包管、村干部包抓,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,大力开展“网上送学”“网上授课”等活动,确保在外党员流动不流学。建立流动党员提醒制度,提醒流动党员在当地党组织就近参加组织生活60余次,提醒转接发轮籍在外经商务工和未就业大学生党员6人,实现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。
(3)“贴心式”服务,让困难党员更暖心。全面落实党内关爱帮扶机制,对全镇行动不便、生活困难、年龄偏大的党员建立困难党员台账,在老党员补助、节日慰问、住院救助等方面给予帮扶。深化“书记与我面对面”座谈机制,由第一书记、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走访困难党员,开展面对面交流,了解生产生活诉求,建立诉求清单,建立销号制度,切实解决困难党员的“急难愁盼”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20余名,享受老党员补助72名,开展面对面座谈80余人次。
相关附件:
【打印文本】【关闭】
收藏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链接